当前位置:首页 法家参考
唐君毅∶孔子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的形成 
作者:[唐君毅] 来源:[鹅湖月刊第三期] 2010-07-24

编者按:下文是唐君毅七十年代中在香港的一篇演讲,内容是讲解孔子为什麼是中华民族的圣人;他与世界其他宗教圣人的分别;他在中土如何成为”圣人”的历史过程。此文对理解当代新儒家如何歪曲中国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百家皆源于西周王官学,史载甚详,何止孔子一人独承六经,荒唐!
  

    今天在此地与诸位见面,很高兴,在二十年前,当牟先生在此地任教时,我曾应人文友会之邀而作一次演讲,今天是旧地重游了。  

今天讲的是孔子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本来这题目我的一篇发表在中华学报的文章,有二三万言,此文曾在香港转载,因中共之批孔,故近来注意这方面。中华学报未必为一般人所见到,且那文章亦未将意思表达得完全,重点在那里,看的人亦未必十分清楚,故今日再讲这题目。  

现在不是说孔子的学问本身,孔子思想究竟怎样,是另一问题。亦不是考订孔子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而是看实际上孔子在历中文化中的地位是作样形成的。当然,要研究孔子,发扬孔子的学问,亦必须参考过去的历史文化中孔子的地位,了解古人对孔子的了解是怎样的,这对研究发扬孔子学问是很有帮助的。  

关於此问题,民国以来许多学者乃至外国之汉学家都有许多说法,孔子本是诸子之一,何以他的地位如此特殊呢? 很多人说是因为汉朝的董仲舒的尊儒而造成,因而妨碍了中国学术的进步,这说法到处流行,又有说因为儒家与政治有密切的关系,为历代帝王所提倡,四书五经为考试的内容,故孔子有崇高的地位,又有说孔子所讲的道理,对统治者有帮助,如三纲五常之说,这些说法都极普遍,亦可说是事实,外国之汉学家亦视中国为儒教国家,重视儒家的政治意义。当然儒家影响政治是没有问题的,但这究竟是因呢,还是果呢? 若是因,则孔子思想便先天地限制於政治上,若是果,则这些都是因为中国人推尊孔子而产生的结果,由於中国人的推尊孔子,而致使帝王提倡儒学,今天要说的重点便在这里。其次,孔子地位的形成,并不是在某一个时候完成的,而是逐渐由各时代对孔子的推尊而渐次形成的,为中国历史上各种文化领域的人所共同推尊而形成的,政治与帝王的力量,只是果,而不是因。  

我们为什麼这样子说呢? 这是一历史的事实,因若我们说孔子的地位是由政治造成的,则首先便有一不能解释的事实,即孔子在当时的政治界是不得意的,先秦诸子者中都有记载孔子失意的事情。只是死後,得鲁君的哀悼,此外,便没有其他政治力量。故孔子的地位,主要是靠他的弟子的尊崇。孔子死後,弟子但都以丧父之礼事之而无服,心丧三年,三年期满後,弟子们聚会以话别,散後,子贡则独自再回到孔子坟前再居三年。此後,孔子许多学生及其他人,便聚在孔子坟前居住,一两百年後,便形成「孔里」,由於孔子的弟子及弟子与政治发生关系,而使主政者对孔子的尊重,但这已是两代以後的事,孔子的影响,直接是在於教育,孔子直接影响的是他的学生,後来这些学生许多从政,更有成为王者之师。於是便慢慢形成孔子的地位。孔子直接的影响是在教育上,在这点如深本渊源,可见到孔子自己也说好学,「好古敏以求之」,他对前圣先哲,是自居於学生的地位,他是先为学生然後为师,孔子以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乃至晏平仲为师,然後孔子的学生以孔子为师。孔子在中国的地位,如同耶稣之在西方,穆罕默德之在回教国家,释迦之在印度,但他们并不如孔子的有老师,而自居於学生的地位。耶稣是前无所承的,而为後人之师,为後人之教主,他并没有老师在他之上。释迦本有老师,但佛经上载释迦出生时,便自谓「上天下地,唯我独尊」,此代表佛教对释迦的观念,认为没有人能当他的老师,法华经上说佛之前身有老师,但今生则没有老师,这说法在佛经上是一致的。穆罕默德承认在他之前有先知,如摩西、耶稣,但说他自己是最大最後的先知,并不是承继耶稣而来的,他对上帝,有特殊的了解,而并没有师承。是以他们都与孔子不同,都不承认有所师,都是空前的。孔子则不然,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也」,他自居於学而知之,自谓「学不厌而教不倦」,此可见孔子是自居於一学生的地位,故我们应说孔子是一学生,有许多老师,如尧舜﹍又有许多学生,既承先,又启後,既继往,又开来,这是孔子的特点。而耶稣等虽启後与孔子同,但却看不起先辈。  

其次,孔子所承的先辈,都属於中华民族的,夏商周虽属不同的部族,但文化是一气相承的,如周公,虽代商之无道,但对商之圣主,仍是尊重的,故我们可视夏商周为一大民族(华夏民族)。故孔子所传承,所开启的,是本身的民族文化,而耶稣之教,却传放外方,今日之犹太人,并不信基督,释迦亦然,这虽更有时代性,但他们所要求的宗教精神,与他们本身的民族精神,有一段距离。而孔子所要求的精神生活,精神生命,便能与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精神生命合一,为中国人所共同遵守。回教在这地方与孔子不同,但回教之所以能为阿拉伯人所信,因为穆罕穆德本人是军事的领袖之故,是凭著军政的力量,使阿拉伯人接受回教。孔子则纯粹靠他的文化思想、学术内容,以「文」的传承,成就中国文化,而不是靠军政的力量,而使孔子的精神与中华民族的精神分不开。由以上之比较,便可见出孔子的特殊。孔子的「文」的承先启後,承先,是承尧舜,启後,是开启後来的学术,诸子百家差不多都是後孔子一百年方兴起,可说多少都受孔子影响。孔子的学问,同用「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二语以表之,兼修己及治人二方面,而墨子,是得「行义以达其道」一方面,以义行仁,道家则得「隐居以求其志」一方面,重个人精神之游於天地。於此可说道墨皆是孔子某一方面的精神,而孔子兼之。 

故孔子在先秦是居於承先启後的地位,而并非是诸子之一,是在诸子之上的,以孔子为诸子之一,始自章太炎,以前人是不如此说的,孔子当然是儒家的宗师,但孔子并不只是属於儒家,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诸子略,於论述各家时,皆引孔子之言以作评论,可知班固是以孔子为居於九流之上的。在这地方,我们可知孔子是上承六艺,下开百家的,学不厌,是承六艺,教不倦,是开百家。庄子天下篇将学问分三种,一是政治,二是学术(诗书礼乐) ,三是百家,但没有列孔子,百家中没有儒家。可知儒家是归入诗书礼乐部分,是从古代传下来的,而孔子是承六艺之学而来的。百家之学与六艺之学并不相同,百家是後起的,而六艺是从传统下来的,史记上说「考信六艺」,以之为标准所在,最为明显。 

由此可知董仲舒罢黜百家是要回归到本源的意思,不肯只讲分散的学问,而要讲本原的,因百家是後起,而六艺是本原。其实只讲黄老,只讲申韩,而不说本原,不能综合,这是不够的,故要以本原处来统一,这是所以要崇儒的缘故,罢黜,是罢黜百家政治地位,而不是禁止研究。 

六艺之学,以今语说之,即人文的学问,诗是文学,书是历史,礼是法律礼仪,乐是艺术,易是天道,哲学,春秋是明是非,乃历史哲学。此为人文学问的全体,故汉初之或言黄老,或言申韩,只是讲得一部分,而非全体,故董仲舒的崇儒,是要以全体代替部分,并非如後人所想之专制。在六艺之下,百家亦可成立,但不能居於最高的地位。但亦无禁止之事,如西方之待异教。 

其次,孔子不只是儒家,而可通於其他各家,亦不只是哲学家,以前人看孔子是先师至圣,是文宣王,并不是狭义的哲学家,他的思想为孟荀所承接,但有许多人不是以思想承接孔子,如司马迁:「孔子至今五百岁﹍」亦衷心欲继孔子,故他是以史学来承继孔子,董仲舒是以思想来承继孔子,但他在思想史上的地位,可以与司马迁在史学上相比吗? 故我们可说,汉代真正承继孔子的人是司马迁。其後,刘勰亦认为文章的各种体裁,是从六经而来的,而要宗经徵圣,显然地他是以文学来承继孔子。文学家中,如陶渊明,亦是要继承孔子的,他虽有佛道气息,但他说的「先师」,如「先师有遣训」,明是指孔子,又曰「游好在六经」他以他的诗来承继孔子,李白虽曰「狂歌笑孔丘」,但亦说「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亦是要以风雅来承继孔子,杜甫更是宗儒。虽然汉唐注流是明显的继承孔子者,但对孔子精神的契接,未必比得上几位文学家。关於以後的宋明儒如何承继孔子,不详说了。 

这些推尊孔子的人,都在政治上不得意,董仲舒险遭杀戮,司马迁则受刑,魏晋玄学家之尊孔者如王弼、何晏等,多遭祸,陶渊明是一贫士,刘勰是和尚,更不得意,再者,李白、陈子昂、韩愈亦俱不得意,可知他们尊孔是纯为敬佩孔子的学问精神人格的,与现实政治毫无关系,而孔子地位的形成,是由於後人以其学术地位、文化地位所共推尊而成的,然後才有皇帝出来封孔子。宋明儒之起,初是凭几个在野的苦学之士(宋初三先生) ,明儒之始,是一面耕种一面讲学的吴康斋,他与陈白沙一起下田而弄伤手指,但仍力耕不辍。朱子被斥为伪学,周濂溪是一隐士,二程张载在政治上俱不得意,阳明被贬,方孝孺被诛十族,文天祥刘蕺山则死难,皆不是因官禄而尊孔的。这情况从清朝以後方开始变,清代皇帝多提倡孔子,但他们一面倡孔,一面兴文字狱,可知并非真能尊孔,清代可称为儒家者,只一曾国藩,但他只能在文化上表现孔子精神,而不能在民族大义上发扬孔学,而曾国藩亦是在野的。可知历代之尊孔契接孔子精神者,多是不得意的在野之人,而从民国以来所说孔子地位是由於政治力量所造成之论,是倒果为因的说法。 

清代对孔子的看法,与前不同,今不多说。 

袁世凯想作皇帝,便推尊孔子,於是使人引起错觉,以为孔子是帮助统治者的,孔子的地位是靠在位者提倡而成的。而其实真正了解孔子,推崇孔子的,在政治上都是不重要的,但你能说他们在中国文化上的地位不重要吗? 如司马迁、刘勰、陶渊明、李白、杜甫,他们不重要吗? 可知孔子的地位的崇高,不只是在於思想上,而是及於整个中国文化的全体,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 


相关文章:
·陈焕章:《孔门理财学》第一章 ——孔子生平
·余云辉:吸引美元纸币刺激中国经济如同饮鸩止渴
·施格:《孔门理财学——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思想》序
· 陈焕章:《孔门理财学——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思想》自序
·夏德:《孔门理财学——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思想》序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