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主义研究
段志辉:官僚系统的本质是什么? 
作者:[段志辉] 来源:[] 2008-07-26

从和坤到张青山再到成克杰,再到如今的贪贿公行,无官不想贪的局面,人民是愤恨不已,而知识分子们则束手无策,即使有言加大治理力度,也有言加强监督或权力限制,可是言之凿凿的背后都满心悲观。

在毛泽东时代,官员的贪污贿化是很少的,如果再追溯到建国前,共产党的干部不要说想贪污点什么,还不如说是想为老百姓谋点什么。为什么是这样呢?而在中国早期历史,特别是先秦史中,说是官员贪污之类的事则也是很少的。为什么是这样呢?

说到官僚系统,我们就情不自禁地想到政权;而说到政权,我们就理所当然认定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进而追问统治阶级,我们就理直气壮的认定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群体。在奴隶制社会,统治阶级是奴隶主贵族;在封建社会,如是我国则说的是地主阶级,如是西方则为大小贵族领主或容克地主;在资本主义社会,统治阶级也就自然是资本家群体。在可怜的欧洲历史中,这种二分法或许还是比较适用的,毕竟欧洲工业革命以前的历史是人类农业文明未充分发展的历史,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阶级结构以及社会规模,它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畸型(对于中国而言)。而说到中国,则大大的不同,我们的中国创造了一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企及的辉煌,那就是在近二千多年的时间里一直遥遥领先于世界,为什么呢?难道这是长命得多达二千多年的偶然?

那是因为中国通过商鞅变法及秦国一统天下而进入到一个斩新的农业文明新阶段——官僚地主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可以清楚地看见军事集团的作用,可以知道官僚系统并不是经济上占直接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工具,而是军事集团的统治工具,而在贵族奴隶制和封建领主制时代,专业军事力量还远没成熟地发展,贵族及其封建领主是同军事力量混合发展的,随着生产力的提升及其生产要素的发展,军事力量专业化的经济基础具备及其通过垄断相应的生产要素进行直接的经济剥削成为可能,不论是贵族从军队中分化出来,而且进入到一个更高阶段,封建领主也从军队中分化出来,这使得军事力量集团化专业化得于形成,非常清晰地扮演着社会统治的核心力量,这时候农业文明时代的系统化进程臻于完善。而官僚系统作为军事集团的代表成为专业的公共事务的治理者,这就是农业文明时代的官僚系统的本质。

在先秦时代,因为专业的官僚系统还没有形成,其贵族本身就是经济上的直接统治者,所以如要说有贪污贿化那就是公开的合法的掠夺与剥削。只有进入到官僚地主时代,贪污贿化在制度上才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在共产党革命时期,其军事力量是在组织与发展的阶段,其地方政权的组织不是作为军事力量统治的代表出现的,而是其组织军事力量的准备力量,其地方干部是在领导人民抗争国民党的统治中产生的,是受到革命任务引导且制约中产生的人民利益的代表,受到人民力量的监督与选择,这就天然地决定了共产党早期干部队伍对人民的忠诚。而建国后,共产党的军事力量已经完成了其组织任务,空前强大,作为社会的统治力量而存在,性质为之一变。相应的地方干部其任务也发生变化,任务决定性质,同时其依靠力量也就为之一变是为军事集团了。但是在共和国早期,因为任务还主要是向自然开战,创建社会主义的经济力量而不是转移财富的所有权,再加上革命年代的形成的传统,共产党的干部贪污贿化还没有滋生的条件,当然还有一个非常有利的制度条件,那就是公有制和配给制也限制了贪污贿化的形成条件。

在当前这个时期,同军事力量依然是统治社会的核心力量,其经济基础还应该是工农,而不是如官僚地主制的农业文明时期把经济上的统治依靠在地主身上,把农民作为经济剥削的对象。因为,这个时期的中国任务是发展,而不是谋求统治的稳定。这也是工业时代社会区别于农业时代最为核心的特点。

谋求发展,就不应该是把财富转移到少数人手中让少数人的发展。这种发展就是在官僚地主制的农业文明时代也是受到否定的,抑兼并从来是其统治的基本国策。而我国的当今的发展,是对既有资源存量和劳动力高度剥削的发展,说透的既是现有财富及资源财富转移的发展。如要摆脱这种发展模式,官僚系统作为共产党军事力量的统治工具就应该得于改造,把它改造成由党对社会进行全面组织后的人民选举,人民自我组织,人民和党共同监督的组织。


相关文章:
·陆寿筠:官僚主义政治体制是历史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
·王锐:毛泽东对官僚主义的剖析,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王锐:“官僚主义式”政治及其历史教训
·毛泽东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经典论断
·段清波:秦始皇的外藏系统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