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主义研究
陈嘉珉:听龙永图讲中国政府的一个大笑话 
作者:[陈嘉珉] 来源:[] 2008-07-24

最近为县太爷学习班准备“电子政务”专题讲稿,思考建设电子政务作用问题,突然想起一个值得玩味的笑话来。2002年8月下旬,我参加人事部在青岛主持召开的“WTO与公务员队伍建设研讨会”,有来自各省市及国务院部委的代表、特邀代表100余人出席会议。22日下午,与会代表听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副部长龙永图作报告,由于我太健忘,报告的题目和主要内容一直想不起来;但龙永图先生讲的一个笑话——一个中国政府闹的世界级笑话——还能完整回忆起来——

龙永图在90年代初是中国“复关”首席谈判代表,龙先生说在加人世贸组织的谈判中,暴露了我国政府行政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最典型的就是各个部门之间互不协调、互不通气、分兵把口给谈判带来的困难。龙先生说,1994年中方谈判代表在日内瓦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密集谈判,想力争在1994年底以前进人关贸总协定,待1995年世贸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后,中国就顺理成章成为世贸组织的创始成员。当时制定了非常周密的战略战术,准备从外围打起,先解决薄弱环节即中小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问题,然后解决欧盟问题,最后解决美国这个中心难题。在和澳大利亚、新西兰接触后,他们提出可以支持中国结束谈判,但有一条,就是必须解决羊毛出口到中国的配额问题,因为羊毛是澳大利亚、新西兰最重要的出口产品。当时国务院给谈判代表团的授权是每年进口14.9万吨,澳大利亚、新西兰则要求中国每年至少进口18万吨,后经过艰苦谈判,澳大利亚、新西兰把18万吨的要价降为17万吨。谈判代表团认为机不可失,建议国内同意澳大利亚、新西兰经过妥协后的17万吨进口量,结果国内没有同意。参加谈判的农业部官员和专家讲,羊毛进口关系我国少数民族的安定团结问题,因为国内羊毛主要出在内蒙、新疆,如果进口太多,将会冲击国内市场,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的安定。这个大帽子一下来,谁都不敢说话,于是就死顶住14.9万吨的底线,一吨都不能增加。澳大利亚、新西兰看我们一点灵活性都没有,他们让了一万吨,而我们一吨都不让,所以就翻转身来成为美国最坚定的同盟者,使谈判以失败告终。龙永图非常感慨地说:如果我们进口羊毛的数量问题,确是为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安定团结,那我们觉得不做让步是完全应该的;但是我们感到难以接受的是,当谈判代表团1994年底回到北京,1995年1月份的海关数字出来以后,才得知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进口的羊毛,1994年正好是最多的一年,达到31万吨,远远超过澳大利亚、新西兰所要的18万吨、17万吨。大家就觉得很奇怪,这个14.9万吨的底线是怎么搞出来的,而且一吨都不能少?

龙永图说,后来经过很多分析和研究才搞清楚,那个时候羊毛进口配额,一般贸易是国家计委管,一般贸易的进口可以进人中国市场;加工贸易是外经贸部管,就是羊毛进来以后,比如说在东莞的羊毛衣制造厂,加工成衣后马上出口;其他一些特殊羊毛的进口,由其他部门管。结果各个部门分兵把口、互不通气、互不协调,搞不清楚我们一年到底进口多少羊毛,每个部门都要把住自己那一点东西,谁都不想讲出来自己管的范围到底进口了多少,最后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奇怪的14.9万吨,而且还有小数点,好像这个数字很严谨、很准确,是个一丝不苟的决策。澳大利亚、新西兰不管你一般贸易也好,加工贸易也好,还是其他贸易形式,反正是他们出口就行了,但是我们各个部门之间互不协调、互不通气、分兵把口,结果造成很严重的问题——让中国“入世”为此一拖就是十余年。

我写“电子政务”讲稿引用这个例子,是想说明中央政府本无过错,只是闹了一个笑话而已。根本的问题是一个技术问题——如果当时有信息公开、协调统一的中央政府“一站式”电子政务,会不会出这样一个世界级笑话呢?就一定不会出了。如果当时我们拥有像美国那样发达的电子政务,政府必须上网办公,各种信息都在网上公布,那么到底应该、能够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进口多少吨羊毛,这个数据就容易计算出来了。这个例子说明你这个政府缺乏竞争力,缺乏电子政务武装起来的强大竞争力,哈哈。


相关文章:
·陈嘉庚: 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余云辉 张庭宾:为什么中国政府救市一定会成功?
·樊鹏:中国政府如何作出重大决策
·中国政府最大规模撤离海外中国公民行动圆满成功!
·1948年琉球革命同志会发中国政府吁电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