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当代社会主义
田忠国:以绩效为核心的制度程序机制是国企的生命 
作者:[田忠国] 来源:[] 2007-11-09

据吴志锋先生在"大型国有企业今后改革的思路"一文中透露,新一波的国企改革就要开始了,和过去改革不同的是,本波改革是在国有产权不变的前提下搞股份制改造,着眼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但是,竞争力的提升似乎比股份制改造更为复杂,也更为艰难,这是因为,股份制改造只是企业资本拥有权的简单配置,而资本拥有权配置之后,企业的业绩考核、监管、决策、运作等这个开放式的巨系统,并使之真正的运作起来,却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正如吴先生在文章结束时所说:" 但要真正提升国企竞争力,还必须在组织架构和人力资源开发上下功夫。国企改革的成功也不是将企业推上市那么简单,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虽然建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三会一层"的治理机制,但这一机制仍然只是一具骨架,组织角力的规则、人力资源积极性的调动以及对损害企业利益行为的约束,才是骨架下活生生的肌肉和血液,有了这些,国企才能建立有效运转的组织体系,才能真正象个'企业'。"为此,我谈几点看法。

一、 业绩考核以企业运作模式为重点

真正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一是组织结构,二是人才。在我国国有企业中,虽然也建立了"三会一层",但其运作方式依然是政府管理模式,缺少真正的企业生机和活力,因此,建立组织结构是一回事,使组织结构完全按照公司制模式运作又是另一回事。在这种情况下,我以为对企业的业绩考核的重点应放到这几个方面:

(一) 、对公司制运作模式考核。如果我们在考核企业业绩时,仅对利润等方面进行考核,而不对公司运作模式考核,实质上是对公司运作模式的放弃。放弃运作模式的结果,可能在经济运行良好的情况下,企业也可以获得不错的"绩效",但是,一旦遇到经济周期的低谷期,企业存在的各种问题可能就会来个总爆发,令人们措手不极,难以面对。

(二) 、对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能力考核。

对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应该以业绩为主,彻底改变过去的假考核,真邀功。对于前瞩性的技术研究与开发,应该与前期投入和后期绩效相结合,而不应与当时的绩效相结合。

(三) 、对资本计划考核。资本计划管理能力,是一个企业管理能力的主要标志,也是体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能力的主要窗口之一,因此,资本计划考核比利润考核更重要。

(四) 、对红利、利润考核。

红利可以不交,但不可以不计,去掉红利的部分才能算企业利润。

(五) 、对成本绩效考核。

成本绩效是检验一个企业成本管理能力的主要标志,如果没有对成本管理的科学考评体系,企业就会陷入不计成本的危险境地。

二、 人才市场自由化

我国国有企业,有一道似乎无法越过的坎,那就是人才问题,突出表现为,一方面人才浪费严重,另一方面人才又严重短缺。人才短缺的原因,一是企业待遇缺少吸引力,招收不到企业有用的人才,二是企业内部有比较充裕的人才,但是企业没用造成的人才"短缺",也就是人才浪费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办法,我以为就是人才市场的自由化。南方的人才市场,由于需求与人才基本平衡,有时还出现求大于供的局面,自然出现了我称之为"劳资关系价值化"的现象,所谓"劳资关系价值化",就是工厂与劳动者价值双方都在心理上对对方有个价值标准,并双向选择。当然,这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求大利于供的必然结果。而国有企业发达的地区,则经济发展相对迟缓,供大于求的现象毕毕皆是,无法形成"劳资关系价值化",也无法形成"有用的就是人才"的企业共识。国有企业另一个现象是"花瓶人才",所谓"花瓶人才",企业不是为了招收有用之才,而是为了"考核"之用,也就是说,在上级考核人才绩效时,占用名额而已.

三、 技术创新激励化

一个企业的竞争和发展能力,主要在于企业的技术和制度创新能力,而一个企业的创新能力,不完全取决于人才占用量,而在于人才利用率和人才激励机制。这个问题解决不了,怎么说人才都是一句空话。

四、业务流程责任化

企业能否灵活的应对市场,其根本的要素在于业务流程的管理能力,而业务流程的管理,一是信息化,二是数据化,三是责任化,四是激励化,五是技术、生产与市场的同步互动化。这五个方面,又以责任制度化为核心,因为,信息、数据的处理,都是由人完成的,没有制度的约束,就很难实现市场与技术、生产、供货的同步互动,而使与市场同步互动的关键,就是流程管理约束与激励相合。光有约束,没有激励,就会出现被动接受的情况,效率低下,而只有激励没有约束,就会发生人不知道怎么干的现象。

综上所述,我以为以绩效为核心的制度程序机制是国企的生命。


相关文章:
·翟玉忠:以政治重心“中”为核心的中华治道——从尧舜禹到21世纪
·翟玉忠: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范畴——阴阳
·翟玉忠: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范畴——名实
·灌输西方核心价值观--英美名校的意识形态“思政课”
·秦玉明:天道循环——《三国演义》的思想核心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